项目简介
本项目成果属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30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大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存在的单产低、病害重、适应地区狭窄和品质差等四个问题。经国家指定单位鉴定及查新,科系4号、8号、75-16、75-30和7821等高产优质和双抗新种质,其抗性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丰1号、科系8210-1和早5粒荚及科系7759-6的主要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上述大豆新种质已被许多育种单位广泛应用,以它们为亲本共育成41个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国内最先应用电镜技术从大豆病毒病中分离鉴定出线形大豆病毒(SMV)和球形烟草环斑病毒(TRSV);并发现大豆籽粒褐斑病是由SMV侵染引起的,随后又把大豆花叶病分为三种表型——普通花叶病、矮缩花叶病和顶枯花叶病。此项研究结果为选育抗病毒病大豆新种质和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应用X射线对科系4号进行诱变处理,后代通过人工接种和异地抗病性鉴定,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三种类型花叶病及全抗8个灰斑病生理小种的优异双抗新种质。通过高光效超高产育种技术和生态育种技术筛选出花荚脱落率低和光能利用率高的高产或超高产新种质以及广适应性新种质。利用基因重组原理通过有性杂交把节多、每节荚多和粒大等4个丰产性状结合在一起,育成库大的优异高产新种质。
应用领域
“科豆1号”于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08),其使用权转让给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和宿州市种子公司在审定证书规定的安徽省和江苏省部分区域内各自独立开发经营。
大豆新种质已被许多育种单位广泛应用,以它们为亲本共育成41 个新品种(本单位育成15个,外单位育成26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1999 年这些大豆品种已累计推广7919.59 万亩,总增产值23.76 亿元。1999-2001 年仅本单位育成的主要大豆品种累计推广1456.89 万亩,新增产值5.7986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