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大数据平台——石油产业专题
目前,我们正积极与石油产业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共建石油产业研究院,实现优势互补,助力行业龙头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解决石油产业面临的挑战。您可以通过上方的【提交需求】联系我们,与相关成果取得联系。同时也欢迎优秀项目团队、媒体朋友联系小智(电话18501917671)共同完善专题内容。
可以解决水下传感设备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未来水下无人智能装备水下位置精确获取问题,可以应用于海洋科学考察、国防应用、石油及渔业等多个领域。
适用于陆地、海洋平台及深海海底、采油井井底等各种使用环境和条件油田采液处理新技术。
应用于井下石油物探、压裂监测、地震监测等领域,由于光纤地震检波器采用全光纤传感和传输,耐高温、不怕水、井下无任何电子器件,特别适合井下的地震波监测以及海洋石油勘探。
主要应用在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该研究成果推广使用后,按渤海CFD11-2-A平台井下油水分离年直接经济效应近2000万元计算,每年在20口井使用,直接经济效益可达4亿元。
本项目采用软化学浆液阀制备超低密度微球支撑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油气井中。
对微生物驱油机理和适应性能的研究,为MEOR 技术的使用提供前提。
可为原油管道输运企业节约大量的燃料油,初步估算可降低原油进站温度5℃,仅东北管网每年可节约燃料油6.7万吨,成本达上亿元;可有效提高管道输送量和运行效率,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如农作物秸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以及它们的任意混合物,制备生物燃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油品在线自动优化调合技术是影响石油石化行业中精确控制油品性能指标、改善油品质量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对油品调合的全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实现油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0.1个单位的控制精度,进而获得最优的产品结构设计。据统计,全国现有中等规模炼油厂50多家,若全部实施油品调合技术,仅汽油生产一项每年将为国家产生几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使甲醇转化为以芳烃为主的产品,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芳烃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
在成功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甲醇与石脑油耦合制取低碳烯烃,实现甲醇和石脑油共进料生产低碳烯烃,使从煤基生产的甲醇和从石油基生产的石脑油两种原料在同一装置上进行处理成为可能。新技术可以比传统的石脑油热裂解节省能耗1/3以上。
本项目开展丙烷、异丁烷脱氢工艺研究数年,主要致力于脱氢催化剂载体、脱氢催化剂及脱氢工艺的开发,对于脱氢催化剂载体,开发了氧化铝系列、复合氧化物(尖晶石)系列、分子筛系列,对于氧化铝系列,开发了不同的生产工艺。
新型驱油聚合物(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已在胜利、中原、大庆、辽河等多家油田成功应用,累计实现油田增产原油近千万吨,减少油田采油污水排放超过5000万方/年。
本项目所研发的移动式小型生态船每年可以处理近万吨油泥砂,可直接应用于难处理油泥砂资源的大规模治理。而固定式大中型生态船的年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