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大数据平台——新材料产业专题

目前,我们正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多家院所联合举办“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院所专场路演,致力于支持一批优质早期项目,打造符合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需求的“概念验证中心”。您可以通过上方的【提交需求】联系我们,与相关成果取得联系。同时也欢迎优秀项目团队、媒体朋友联系小智(电话18501917671)共同完善专题内容。

推荐理由:理化所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奥氏体不锈钢,觉有优异的低温力学性能。其液氦温度屈服强度大于1200 MPa,断裂韧度大于150 MPa.m1/2。此性能远超过国内研发和生产的奥氏体不锈钢。

难熔金属超重力熔铸技术和工艺

推荐理由:颠覆传统合金设计理念,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耐磨的特点,在大型超导磁体中关键材料——铠甲材料、LNG用低温材料和先进农业机械关键材料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磷铁合金脱Ti、Mn、V技术

推荐理由:该项目属于合金精炼领域,解决了磷铁合金中杂质元素(Ti、Mn、V)的深度脱除的问题,实现高纯磷铁的制备。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相关其他合金中杂质的脱除。

无色聚酰亚胺薄膜的规模化制造工艺研究

推荐理由:随着电子器件的高性化、新型显示的出现及航天器件的发展,聚酰亚胺膜在柔性印制线路板、柔性显示器、空间飞行器薄膜天线、太阳能电池基板等方面有重大需求。

离子液体非光气清洁合成聚碳新技术

推荐理由:目前正在进行千吨级基础数据工艺包开发,该技术是实现CO2下游耦合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PC产业链和市场后续发展的竞争力。

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BS产业化及其应用

推荐理由:本项目主要应用领域是取代现有塑料,解决白色垃圾污染问题,与通用塑料物理和加工性能相当,可在土壤和堆肥中完全降解,有望为“白色垃圾”彻底解决提供可行选择;潜在市场规模超过400万吨/年。

深海浮体材料

推荐理由:在科技部,科工局,中科院等一系列项目的支持下,理化所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化学法突破关键技术,制备出浮力材料专用空心玻璃微珠,与轻质高强聚合物体系复合制备高性能大深度浮力材料。

高性能特种聚氨酯弹性体产品

推荐理由:我们开发的PCDL/MDI,PTMG/MDI和 PCL/MDI体系密封材料组合料经多方测试,具有更好的弹性、耐压缩永久变形、耐磨性、耐油性能等,完全可以替代PTMG/TDI 体系。如建立100吨/年的液压支架密封件生产线,预计产值可达1000万元/年,完成利税总额200万元/年。

超高强碳纤维制备技术

推荐理由:超高强碳纤维主要用于增强复合材料,能够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器件的重量,提高载荷,降低成本,是下一代宇航器主体结构材料的优选材料之一,日本、美国近年来已推出相应的预浸料体系。

新型高效纳米热界面材料

推荐理由:经工信部及Bureau Veritas集团权威三方检测,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符合欧盟Rosh标准,受到用户广泛好评;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达100亿元,且年均增长率为7.1%,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液态金属智能天线

推荐理由:液态金属具有沸点高、导电性强、热导率高的特性,其制造工艺无需高温冶炼,环保无毒,有关成果被认为是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二次革命,可广泛应用于印刷电子、 3D打印、热控与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生物医疗、教育与文化创意等领域。

高品质硅基陶瓷粉体大规模制备技术

推荐理由:在燃烧合成 高品质 Si3N4、 β-SiC陶瓷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展了大规模 、 低成本工业化生产的多项重大装备和工艺创新,大大推动了我国燃烧合成技术的商用化进程,引起了国际学术同行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高纯金属性、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电子墨水产业化制备

推荐理由:是制备高速、 低功耗、高集成度的碳基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柔性电子器件、印刷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由于其高效的红外发光特性以及手性螺旋结构还可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分子探针等;高纯金属性碳纳米管可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纳米导线应用于柔性显示器、超级电容器等。

高品质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

推荐理由:炭美®石墨烯已在国内外300余家企业与研究机构推广应用,依靠过硬的品质和稳定的质量获得用户的一致认可。

 

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PBS :分阶段技术转让合作,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做出新贡献

<view more>  

理化所开发的新型的全生物降解塑料PBS,该材料很好的弥补了PLA的缺陷,能够长期在100℃以上环境下使用,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存贮性能,是我国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的降解塑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

<view more>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A类专项科研成果,发展综合性能满足应用要求、能量密度高于300Wh/kg以及700Wh/L以上锂离子电池用核心关键材料,产品应用覆盖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规模储能、航空航天、国家安全等领域。

陈  懿
专家 新材料产业
 
研究方向: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材料; 俘精酸酐类光致变色材料; 吡喃和螺吡喃类光致变色材料。
汪卫华
专家 新材料产业
 

主要研究方向:非晶态物理;新型非晶、纳米材料的探索及形成规律研究;非晶材料在极端物理条件下的结构及动力学演化、特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研究。

朱凌云
专家 新材料产业
 

研究领域: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理论研究;有机多光子吸收,有机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赵  丽
专家 新材料产业
 

研究领域: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新型碳材料与复合材料

张兴华
专家 新材料产业
 
研究领域:高性能聚丙烯腈和沥青基炭纤维材料的研制;差别化特种炭纤维材料研制;纤维成形基础理论研究。
李来风
专家 新材料产业
 
研究方向:应用超导低温绝缘材料,负热膨胀材料,热电材料;超导磁分离技术;材料低温力学、热学性能研究;聚变磁体相关技术;低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