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乳齿象类作为晚新生代地层对比的标志性化石和生态环境的指示性化石倍受研究者关注。但其自身的系统演化关系并没有很好解决,尤其是中国新发现的材料对其原有的分类系统构成了冲击。新材料中:四棱铲齿象比原先认为的嵌齿象更有可能成为联系嵌齿象类和真象类的桥梁;亚似貘形嵌齿象是研究嵌齿象科和玛姆象科这两大类群分化的重要材料;中华乳齿象未定种是提出该属东亚起源说的重要证据;没有门齿,肢骨纤细的扁齿象类则深刻揭示了乳齿象类多样的适应性。
本项目计划全面深入研究晚新生代中国的乳齿象类化石,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修正和完善乳齿象类的分类系统,进一步了解这一重要类群在全球的进化历史,同时也是继上世纪80年代Tobien等人的工作之后,对中国的乳齿象化石又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对乳齿象功能形态学转移的研究,不仅能揭示出长鼻类适应晚新生代各种生态环境的多样化的生存方式,还有助于深入探讨晚新生代环境巨变及大哺乳动物群的演化。关于象类,这一现生陆生最大体型哺乳动物的演化,公众怀有本能的好奇,相关的科普文章阅读量较高。本项目的成果以论文、专著的形式公开出版发行,数据均为全球共享。专著、论文的电子版上网,进一步拓展读者范围和便于读者数据共享。
应用领域
新兴服务业。
项目规划:
本项目所涉及的模式标本均永久保存在研究所,以及地矿和高校系统,这些标本向公众公开展示。根据实际情况,可合作开发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产品,如展览、模型及复原产品、高科技多媒体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