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芳,男,1964年9月生,于1986、1989 和1992 年分别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传热学。1992-1994年于
李志宝研究员,1962年出生,博士生导师,湿法冶金与结晶分离课题组组长,《Hydrometallurgy》 国际杂志编委。1998年6月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
李望良 1978年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业催化硕士学位,2
男,硕士,副研究员。2008年6月获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5月-2008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从事污染土地修复研究。2009年入所工
博士,副研究员。女,1979年生。2001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专业,同年继续攻读该专业的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院士和郑诗礼研究员
肖清贵,男,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工学院,2003年获西北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
赵宏欣,女,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钒钛磁铁矿高效综合利用;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节
1982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两性金属资源清洁生产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具体涉及熔盐法钛白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氧氯化锆清洁生产新技术
万印华,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化工博士学位和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学位,1988年6月硕士毕业后留校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
丛威,男,1969年7月生。198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3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3年生,2005年获湘潭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士专业,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赴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可再生
杨海涛,工学博士,青年研究员,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主要从事流态化基础与应用研究,涉及铁矿石低碳电冶金、功能电极、粉体材料、金属化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