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200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低毒性碳纳米物质“不杀死”肿瘤细胞,但能高效抑制肝癌。在随后的系统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监禁肿瘤”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通过科学设计纳米表面筛选出金属富勒醇Gd@C82(OH)22,并在多种动物模型上证实了用Gd@C82(OH)22治疗可实现对肿瘤的“原地监禁”,切断其能量供应,阻止肿瘤转移。
本项目具有药物创新,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特点:
药物创新及药效显著:我们发现,内嵌金属富勒醇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潜在的直接纳米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性质,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的肿瘤药物。
经过系统研究发现,无需“毒死细胞”,利用新型纳米结构的特殊理化性质和低毒性反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而且可以克服传统化疗药物的上述重大缺陷。
生产技术及工艺创新:金属富勒烯的宏量合成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本项目建成了金属富勒烯的宏量合成的中试设备。高能所在金属富勒醇的合成、表征领域已经开展了10余年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高能所通过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并建设了一套富勒烯制备装置,使其集合成、反应、过滤、超声、蒸馏、进液、出料等功能于一体,并能够在连续、密闭、无粉尘污染、无化学污染条件下进行富勒烯的制备,在密闭条件完成获取富勒烯固定纯品的过程。并且建成了金属富勒烯水溶化装置,获得纳米药物成品。并将这套设备安装于中试车间,已经安装,并调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纳米药物原料药及药物的生产。在设备研究过程中申请了设备相关专利20项。该设备的建成,将实现内嵌金属富勒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可使我国成为内嵌金属富勒烯材料制备设备的全球供应基地。
药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首例潜在的国家1.1类纳米新药。因此面临建立新的纳米药物标准的挑战。
应用领域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人,并有820万人死亡。数据显示,抗肿瘤药自从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一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2012年的销售额超过700亿美元。未来1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