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浏览次数

532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胡瑞林
  • 研究员
  • 北京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简历:

胡瑞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1年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工程地质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工作;2000年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岩土体结构委员会(C29)主席、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工程地质学报》副主编、国土资源标准化委员会水工环分会委员、注册岩土工程师。

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系统提出了“土体结构力学”的研究构架,采用分形理论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土体结构要素的量化与建模,提出了基于风化矿物侵蚀性量化图像处理的花岗岩风化度评价新指标,对土体的结构力学效应展开了系统研究,对湿陷性和膨胀性的形成机理取得了新的重要认识。近年来,组织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土石混合体的结构力学特性,在结构力学特性的数值试验方法、基于真实结构的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滑坡演化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3D结构重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第一作者论文6篇),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参与2部行业规范编写。近20年来,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专题、中科院页岩气重大专项以及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虎跳峡电站、梨园电站、孝襄高速公路、蒙新高速公路、宜巴高速公路等科研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1961年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1982年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1986年在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从事区域工程地质研究工作1989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工程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1998年在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从事城市地质与岩土工程地质研究工作,曾任岩土工程研究室副主任、所长助理、国土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1995年被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地质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1999-2000年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2001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岩土体工程地质学科组组长
学科类别:
工程地质学
研究方向:
岩土体结构力学、地质灾害、特殊土工程地质
职务:
社会任职: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1)工程活动影响下土石混合体滑坡形成演化的结构控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2014-2018) (2)西藏樟木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中国科学院西藏创新集群项目, 课题负责,2012-2013) (3)土石混合体工程地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2011-2013) (4)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岩溶隐患辨识与风险防范研究(湖北省交通厅委托科研项目,负责人,2010-2013)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1)特大型滑坡的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二级课题,第二负责人,2006-2009) (2)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二级课题,第二负责人、专题负责人,2008-2013) (3)滨海城市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软土)(院三期创新项目,二级课题负责人,2007-2010) (4)山西朔州煤仓高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项目,负责人,2008-2010) (5)曹妃甸开发区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国土资源部地调项目专题,负责人,2008-2013) (6)软粘土的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2006-2008) (7)西南水电开发重大高难地质工程信息获取与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负责人,2002.6—2005)(8)内外动力作用的耦合及其对地质灾害影响(国家973项目专题,负责人,2005-2008) (9)三峡移民区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工程性质与地基和边坡稳定性关系研究(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项目专题,负责人,2000.3—2001.12) (10)云南蒙新高速公路膨胀土综合利用研究(云南省交通厅委托,负责人,2004-2007) (11)750KV官亭—兰州车送线路工程20#、21#、22#塔基安全性评价(西北电力设计院委托项目,负责人,2007-2008) (12)梨园水电站坝址区大型堆积体稳定性研究(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负责人,2007-2007) (13)甘肃天水甘谷变电站站址区稳定性研究(西北电力设计院委托项目,负责人,2007-2008) (14)孝襄高速公路膨胀土填料改良与边坡稳定问题研究(湖北省交通厅委托项目,负责人,2003-2006) (15)常见非饱和特殊土的动力固结特征及其强夯加固微观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2003-2005) (7)西南水电开发重大高难地质工程信息获取与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负责人,2002.6—2005)(16)虎跳峡水电工程龙蟠右岸斜坡稳定问题研究(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查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负责人,2004-2004) (17)Analysis of Saprolit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香港大学滑坡中心项目,主要参加者,2000-2001) (18)不良地基土的动力固结特征与强夯加固机理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负责人,1999-2000) (19)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aprolites(香港赛马会-香港大学滑坡研究中心项目,主要参加者,2000-2001) (20)中国华南及香港地区花岗岩及火山岩风化残积土工程性质及边坡稳定性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土力工程署项目,为主要参加者和报告编写者,2000-2001)
获奖及荣誉: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五)2006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1997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1996年: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集体奖,排名:第二)1995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3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1991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1997年:“地质矿产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奖”(个人荣誉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年度学术报告及论文特等奖2010年: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代表论著:
●专著及图件(1).胡瑞林、刘衡秋、谭儒蛟、徐文杰, 2011,《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地质出版社(2).胡瑞林等,1995,《粘性土微结构定量模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地质出版社(3).伍法权、胡瑞林、岳中琦等,2009,《512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地质出版社(4).任国林、田洪训、胡瑞林等,1992,《中国工程地质图》(1/400万),地图出版社(5).陈云、阎世骏、胡瑞林、石建省,1994,《中国特殊类土危害图》(1/600万),地图出版社(6).刘怡芬,胡瑞林等,1997,《地质灾害预测防治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主要论文(第一作者)(1)HU Ruilin, Ibrahim, Gao Wei, Zhang Xiaoyan ,Sun Yongshuai, 2013, Plagioclase Solution Degree: A New Index to evaluate the Weathering Degree of Granite,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s.(2)胡瑞林、王珊珊,滑坡滑面(带)的辩识,工程地质学报,2010(1)(3)R.L.Hu,Z.Q.Yue,L.G.Tham, L.C.Wang,2005, Digital Image Analysis of Dynamic Compaction Effects on Clay Fill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ume 131, No. 11, 1411-1422(SCI&EI)(4)胡瑞林,岳中琦, 王立朝, 曲永新, 王思敬, 2005, “斜长石溶蚀度”:一种评价花岗质岩石风化度的新指标, 地质论评,Vol.51,No.6,pp 649-655(5)R.L.Hu,Z.Q.Yue,L.C.Wang,S.J.Wang,2004,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ing issues of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 Engineering Geology, Vol.76, No. pp65-77(SCI&EI)(6)Hu R.L., Wang S.J., Lee C.F., Li M.L., 2002,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land subsidence in Tanggu, Tianjin,China,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s, Vol.61, pp213-225. (SCI&EI)(7)Hu R.L., Yueng M.R., Lee C.F., Wang S.J., 2001, Regional risk assessment of Karst collapse in Tangshan,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Vol.40,No.11/12, pp1377-1389. (SCI&EI)(8)Hu R.L., Yueng M.R., Lee C.F., Wang S.J., 2001, Mechanical Behaviour and Microstructural Variation of Loess Under Dynamic Compaction, Engineering Geology,Vol.59/3-4, pp203-217. (SCI&EI)(9)胡瑞林、张明、崔芳鹏等,地球学报,Vol.20,No.2,p150-156. 四川省达县清宁乡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分析[J]. 地学前缘,2008,15(4): 250~257.(10)胡瑞林、谭儒蛟,坡滑面(带)的主要特征及其鉴别. 地球学报,2006, Vol.30,sup. ,p222-229(11)胡瑞林、李焯芬、王思敬, 2000, 动荷载作用下黄土的强度特征及结构变化机理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2, No.2,pp174-181(EI)(12)胡瑞林、王思敬、李向全、官国琳,1999,模拟强夯条件下黄土的固结变形特征微观分析, 岩土力学,Vol.20,No.4 (EI)(13)胡瑞林、王思敬、李焯芬、向缉熙, 2001, 唐山市岩溶塌陷区域风险评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20,No.2,pp180-189 (EI) (14)胡瑞林、李向全、官国琳, 1999, 土体微结构力学--概念·观点·核心,地球学报,Vol.20,No.2,p150-156 (EI)(15)胡瑞林、王思敬、李向全, 1999, 21世纪工程地质学生长点:土体微结构力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Vol.26,No.4,p5-8(16)胡瑞林、官国琳、李向全, 1999,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工程地质学报,Vol.7,No.2,p161-167●参编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