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清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浏览次数

479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李志清
  • 副高级岗位
  • 北京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简历:

李志清,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职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岩体工程地质学科组。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公路地质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编委。近年来一直从事非饱和土力学与特殊土力学、公路工程、滑坡灾害与防治、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页岩气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主编中国公路学会标准1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

学习工作经历:

1999年9月—2003年7月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学士2003年9月—2008年7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工程专业 博士2008年9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非饱和土力学特性;膨胀土、黄土、软土等特殊土改良与灾害防治;公路路基与边坡防护;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页岩气储层孔隙-裂隙的非均质性与多尺度研究
学科类别:
岩土工程;工程地质
职务: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2018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第十三届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2017年获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名;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5;2015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3;2015年获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个人排名第3;201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五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计划;2014年1项工法入选省部级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2013年获省级技术发明二等奖,个人排名第1;2013年获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个人排名第2;2013年获省部级工法2项,个人排名第4;2009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个人排名第4;2009年入选北京市朝阳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朱李月华”优秀奖;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标兵”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承担第二次青藏科考分队项目《南亚通道地质构造背景考察与地质灾害风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压实黄土湿陷沉降机理与平山造城工程灾变效应》;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土石混填及固体废弃材料路用关键技术研究》; 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膨胀性硬土/软岩劈理化规律及其结构强度特性研究》;2016年4月—2017年3月,主持国家安全工程技术项目《露天矿山边坡滑坡试验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储层孔隙结构与物性的多尺度表征》研究;2013年8月—2014年7月,主持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创新项目《分布式致密岩土全自动三轴应力路径水分特征测试仪》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土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工程活动影响下土石混合体滑坡形成演化结构控制机理》研究;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项目《非饱和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研究;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主持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学响应与中长期稳定性分析》研究;2011年3月—2013年2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降雨条件下滑坡转化泥石流启动的土力学行为与统计预测模型》研究;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深厚土非饱和状态下热水力多场耦合响应机制》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非饱和土水力相互作用特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主持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山区公路非饱和特殊土边坡低碳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代表论著:
Study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and continental shale based on mercury porosimetry, N2 adsoption and NMR methods. JNGSE. 2018,5(53):12-21. (SCI收录)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土石混合体剪切带变形特征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37(3):766-778. (EI收录)Study on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and continental shale in China.JNGSE.2016,33,143-152.(SCI收录)Research on model fitting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 state for expansive soil. JCEM. 2013,19(1):9-15.(SCI收录)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ngzi expansive soil with water, salt and acid immersion. Env. Ear. Sci., 2014 ,72(2): 363-371.(SCI收录)FEM application to loess slop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Case study of Dong Loutian coal bunker.2014.Bul. of Eng. Geo. and Env., 2014, 73(4): 1013-1023.(SCI收录)Research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molded expansive soil. 11th IAEG 2010. 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2051- 2056.(EI收录)非饱和膨胀土SWCC研究. 岩土力学,2006,27(5):730-734. (EI收录)土工格栅在加固高速公路路堤中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8,29(3):795~799. (EI收录)非饱和土水分特征曲线特性.中国公路学报,2007,20(3): 23~28. (EI收录)蒙自重塑膨胀土膨胀变形特性与施工控制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2):1855-1860. (EI收录)阳离子改性剂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9,31(7):1094-1098. (EI收录)膨胀土胀缩变形规律与灾害机理研究.岩土力学,2010,(31)11:270-275. (EI收录)改良黄土强度特性与工程处置试验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2011,19(1):116-121.东露天槽仓黄土高边坡开挖支护变形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13(21)4: 634-640.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测试与预测.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5):700-707.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005, 13 (2):280-284.SPA-500型非饱和土水特征与水力参数实验系统的研制.工程地质学报,2012,20: 900-904.第一发明人授权代表性专利:一种非饱和土水力参数测定装置[P].中国专利:ZL2009101193570, 2010-8-18. 一种用于膨胀土治理的化学改良方法[P].中国专利: ZL2006101458281,2009-11-20.一种测试土体非饱和气相渗透系数的方法[P]. 中国专利:ZL2010101681238, 2011-7-20.一种测定非饱和土土水保持曲线的试验方法[P].中国专利:ZL2010101681045,2011-6-15.一种错台竹木梯格构梁绿色固坡防护方法[P].中国专利:ZL201210182979X,2014-06-18.

代表性著作:

主编《山区高速公路生态固坡技术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