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翀
- 正高级工程师
- 北京市中关村北二条6号

简 历:
200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05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2006年至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和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访问交流。2006~2009年任职山东科技大学内聘教授,2009年底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
社会任职: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分会副主任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电源技术》和美国IEEE Spectrum中文版《科技纵览》期刊编委,《电工电能新技术》储能应用专刊特约主编,中国能源互联网专家俱乐部首批特聘专家。储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主席,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执行主席。世界银行储能基金项目技术专家。
研究方向:
储能电池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创新人才计划基金支持项目,新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O960131C4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固态反应周期层片型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批准号:50601016
3)大中型企业合作项目,新型储能和动力电池技术开发,批准号:Y160121QQ1
4)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储能电站用高效率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批准号:2012AA052203
5)中国-匈牙利政府间合作项目,几类重要纳米复合薄膜的扩散互混反应研究,批准号:2013-83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集流内阻解耦模型的锂离子液流电池研究,批准号51477170 ,Y440451H11
7)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锂离子液流电池技术研究, 2016-2017, 批准号:Z161100000416001
8)大中型企业合作项目,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开发,Y670131QQK
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锂液流电池电极浆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批准号: L172044
代表论著:
[1]Y.C. Chen, Y.G. Zhang, C.Q. Chen,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s of Periodic Layer Formation during Solid State Reactions, Mat. Sci. Eng. A, 2003, 362: 135
[2]Y.C. Chen, Y.G. Zhang, C.Q. Chen, General Theory of Interdiffusion Growth in Diffusion Couples, Mat. Sci. Eng. A, 2004, 368: 1
[3]Y.C. Chen, J. Xu, X.H. Fan, X.F. Zhang, L. Han, D.Y. Lin, Q.H. Li & C. Uher, The mechanism of periodic layer formation during solid-state reaction between Mg and SiO2, Intermetallics, 2009, 17: 920-926.
[4]Y.C.Chen, A new model of diffusional creep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 DiMat 2011, Invited keynote Lecture.
[5]Y.C. Chen, X.F. Zhang, L. Han, Z.W. Du, Periodic layer formation during solid state reaction between Zn and CuTi, Materials Letters, 2012, 76: 151-154.
[6]Y.C. Chen, X.F. Zhang, Y.J. Li, Y.K. Ren, D.Y. Lin, Q.P. Wang, Feathery structure discovered in the reaction zone of diffusion couple Zn/CuTi2, Materials Letters, 2012, 85: 142-145.
[7]Y.C. Chen, X.F. Zhang, Y.K. Ren, L. Han, D.Y. Lin, Q.P. Wa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periodic layers formed during solid state reaction between Zn and Ni3Si, Intermetallics, 2013, 36: 8-11. (SCI/EI)
[8]陈永翀,孙加林,甘国友,陈敬超,固态置换反应的界面分析,材料科学技术进展 (谢建新朱强主编), 1999, 1: 23
[9]陈永翀,其鲁,张永刚,陈昌麒,固态反应周期层片型结构分析,金属学报,2005, 41: 235
[10]陈永翀,其鲁,张永刚,陈昌麒,固体互扩散生长的唯象理论,北京大学学报,2006, 42: 168-174
[11]陈永翀,黎振华,其鲁,张永刚,陈昌麒,固体中的扩散应力研究,金属学报,2006, 42: 225
[12]陈永翀,徐兴军,崔洪芝,代克化,宋兆爽,江卫军,其鲁,LiNixMn2-xO4正极材料合成反应机理与性能,物理化学学报,2007, 23 (Supp): 26-30
[13]陈永翀,扩散蠕变理论的基础问题研究, 稀有金属, 2012, 36(2): 171-177
[14]陈永翀, 低速电动汽车是近十年市场发展主流——专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 中华新能源, 2015, 11: 46-47.
[15]陈永翀, 2015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报告, 中华新能源, 2016, 4: 44-47.
[16]张彬, 陈永翀, 张艳萍, 冯彩梅, 刘丹丹, 何颖源. 锂浆料电池国际专利技术分析,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 6(5): 1000-1007.
[17]陈永翀,发展储能电池技术的四点建议,中国能源报,2017年10月16日
[18]刘丹丹, 陈永翀, 何菡, 何颖源, 刘昊, 张彬. 锂浆料电池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化学进展, 2018, 30(6): 765-774. (SCI)
[19]陈永翀. 储能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探讨, 中华新能源,2018, 36-41. 2018年9月29日.
专利申请: 获奖及荣誉:
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池技术的开发,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8年入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创新领军人才并获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