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伶俐
- 研究部主任
- 研究员
-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简 历:
1990年至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工作,曾任地面站遥感应用室副主任、地面站微波室副主任、地面站信息处理部主任、地面站数据处理部主任、地面站运行管理处处长以及站长助理等职。2006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工作,研究员、博导,曾任中国科学院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总体室主任,现任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中心副主任、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全球减灾行动组中国专家组成员、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及秘书长等工作。
社会任职: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中心副主任、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全球减灾行动组中国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多年来主要从事卫星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研究工作,“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攻关任务,并自1988年至1998年期间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荷兰、法国和美国等国家进修与合作研究。主要承担与完成的项目有“应用多源卫星数据监测森林碳循环及其生态模型的建立”、“城市扩展与环境变化监测”、“林火、洪涝等多种灾害的监测与快速评估”、“处理和分析应用美国航天飞机SIR-C/X SAR雷达数据”、 “星上遥感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研究”、“SAR与TM融合处理技术”、“基于在轨卫星遥感图像几种典型地物光谱库的研究”、“防震减灾重点地区遥感数据库”、“D-InSAR技术在地震形变探测中的应用”、“西藏地区空间数据库及网络服务系统建设”、“卫星遥感数据存档介质转换与处理系统”等。“十一五”期间主要完成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方案研究”以及“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系统总体技术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从事航天遥感天地一体化地面系统总体概要设计方案和总体实施方案、针对形成航天对地观测天地一体化有效业务运行体系的关键系统单元中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目前承担的项目有 “环境与减灾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地震电磁卫星数据处理与预先研究”、“国家空间数据获取与应用应急协同体系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以及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等。
代表论著:
星载SAR图像处理 科学出版社 1996年
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获奖及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