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敏,男,1987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主要从事变质作用及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研究,运用的手段包括岩相学、变质相平衡模拟、U-Th-Pb岩石年代学和构造解析等。
王若,副研究员,1971年出生于河北省,199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于本校获硕士学位,随后到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2005年获博士学位(培养单位
王学良,副研究员,山东安丘人。目前主要从事利用无人机、InSAR、GIS等技术开展崩塌/滚石灾害识别、评价及防灾减灾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教育经历2003/09-2
苏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1997---2000获博士学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79---1983获学士学位,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作经历:2
孙继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构造与气候专业委员会
教育背景2006.09-2010.0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2003.09-2006.07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硕士1997.09-2000
刘传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7月出生于江西永新。岩石学专业。2001年毕业于焦作工学院获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2017.01-现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15.01-2016.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9.09-2014.1
2015.01--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17.11--2018.02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访问学者2012.09--201
刘伊克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7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
秦大军专业教育:1991年—1995年,北京大学地质系,矿床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8年—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工作经
1999.9—2003.7,吉林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9—2008.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