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浏览次数

593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孙继明
  • LACS实验室副主任
  • 正高级工程师
  • 北京朝阳区华严里40号
简历:

教育经历

学士, 1986-1990,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专业硕士, 1999-2002,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及大气环境系博士, 2003-2008,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系

工作经历

2011-09--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0-01--2011-08 美国夏威夷大学博士后2008-11--2009-12 加拿大环境部气象中心博士后1992-08--1999-08 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0-07--1992-07 宁夏同心县气象局天气预报员

学术成就

1.完善了积云生成的微物理学和动力学机制

积云云滴谱的拓宽是云降水物理学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经典的气块理论和湍流挟卷理论无法解释积云中心滴谱的拓宽现象。为此,指出了经典气块理论的缺陷,提出了积云生成的一个新的理论:积云的生成是浮力和气压扰动梯度力同时发生作用的结果,在积云的发展阶段,大气连续性的特征要求积云云顶上部的空气必须在气压扰动梯度力的作用下绝热抬升,这种绝热膨胀冷却过程必然导致云顶边界层饱和而生成新的云滴。在积云的发展阶段,积云云顶和云底同时生成云滴,积云云顶边界层存在凝结过程的这一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的云顶边界只存在蒸发过程的观念。

2.解释了暖积云冰晶的繁生现象

浅对流暖积云的冰晶繁生现象是困扰云雾物理学家多年的未解之谜,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快速形成大的冰粒子,从而借助Hallett-Mossop机制解释在10分钟之内冰晶的浓度从可探测到的每升小于1个迅速增加到每升大于100个。为此,提出了在积云的发展阶段,积云内部存在一个向上移动的雨滴高浓度带,过冷雨滴经过极个别的生物冰核活化后形成的原始冻滴,在-3℃与-8℃之间和云滴碰撞后会生成小的冰晶粒子,冰晶粒子进一步被高浓度的雨滴捕捉,形成大量的次生冻滴,云滴粒子和冻滴连续不断地碰撞从而导致了冰晶粒子在很短时间内的爆发。

学术任职

《Advanced Atmospheric Sciences》编委

《大气科学》编委

现任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