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浏览次数

478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吴季
  • 研究员
简历:

1958年4月生,北京人,1993年丹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长期从事空间科学探测计划系统设计和微波遥感技术研究。曾任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总经理、中俄火星联合探测计划“萤火一号”首席科学家、嫦娥1号、2号和3号探测器有效载荷总指挥,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负责人。1996-2001年期间,分别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Amherst分校微波遥感实验室、德克萨斯州立大学Arlington分校电子工程系电磁辐射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微波遥感实验室做短期访问学者。1997-2003年任空间中心副主任,2003-2005年任空间中心常务副主任,2005年至2017年底,任空间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及有效载荷系统设计,干涉式微波成像理论和技术。在科学卫星计划及有效载荷领域,系统研究科学任务对轨道、空间环境、卫星平台的技术需求,综合分析任务和探测载荷配置,系统设计任务主要指标,对任务从可行性分析、工程研制、发射测试、在轨运行和数据应用产出各个阶段进行系统设计和技术管理;在干涉式微波遥感成像理论和技术领域,开展空间图像的傅立叶域采样理论和图像反演理论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低噪声多通道幅相接收机设计,正交乘法器和数字处理系统设计,以及干涉式成像在天文、空间对地观测和地面成像中的应用。

社会任职: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航天领域专家组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Full Member)、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Fellow)、国际电磁科学院(EMA)成员(Member),《遥感技术与应用》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主编。
获奖及荣誉: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团队成就奖1项。

代表论著:

获得10项发明专利,国际和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收入文集的重要国际会议报告60余篇,编写英文专著章节1本,正式出版的战略发展规划(中、英文)1本,译著3本。

论著译著:

1. Ji Wu, et 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New Achievements (Chapter 3: Interfereometric Imaging Technology for Microwave Radiometers), 2010 INTECH,ISBN978-953-7619-97-8,http://www.intechopen.com/books/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new-achievements/

2. Huadong Guo,Ji Wu,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09

3. 郭华东,吴季等,《中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科学出版社,2009

4. 吴季 等译 《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科学出版社 2012

5. 吴季 等译 《火星-关于其内部、表面和大气的引论》科学出版社 2010

6. 吴季 等译 《电磁波理论》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部分论文:

1. Ji Wu and A.G. Roederer, A maximi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ontoured beam satellite antennas”, ESA Journal Vol.12, No.2, 1988, pp.289-298

2. 刘振兴,吴季,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科学应用目标和重大意义,国防科技工业,2003年第6期,pp.18-20

3. WU Ji, LI Di-hui, A.T. Altyntsev and B.I. Lubyshev,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Lunar Soil Dielectric Property Retrieve,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2005 25(5), 362-367

4. Wu Ji, Li Dihui, et al,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Imaging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Lunar Soil, 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114, No.6, December 2005, pp.627-632

5. 吴季,试论开展空间科学卫星与探测计划的国家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刊,第23卷第6期,2008年12月,pp.492-497

6. Ji Wu, Cheng Zhang, Hao Liu and Weiying Sun, Asynchronous Rotation 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iometer, Sci China Ser E-Tech Sci, Vol.52, No.6, 2009, pp.1735-1743 (SCI)

7. WU Ji, et al, Scientific Objectives of China-Russia Joint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YH-1,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ol.34, No.2, 2010, pp.163-173

8. C. Zhang, H. Liu, J. Wu, S. Zhang J. Yan, W. Sun and H. Li, “Imag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the 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microwave sounder (GIMS) demonstrator,”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Dec. 2014

9. M. Martin-Neira, D.M. LeVine, Y. Kerr, N. Skou, M. Peichl, A. Camps, I. Corbella, M. Hallikainen, J. Font, J. Wu, S. Mecklenbourg, M. Drusch, Microwave Interferometric Radiometry in Remote Sensing: A Invited Historical Review, Radio Science, April 2014, pp.

10.吴季,空间科学——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阵地,中国科学院院刊,第29卷第5期,2008年12月,pp.583-589

部分专利:

1.一种用于干涉式成像微波辐射计的扫面装置

2.全极化综合孔径辐射计

3.旋转扫描被动微波成像子母卫星系统

4.星载旋转扫描干涉式成像微波辐射计

5.顺轨方向多基线干涉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

6.一种可重新配置的数字相关器

7.一种双速旋转扫描干涉式辐射成像系统

8.一种样本延迟移相数字相关器及相位补偿方法

9.地球同步轨道大气温度探测仪的外定标装置及外定标方法

10.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