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浏览次数

316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杜小龙
  • 研究员

杜小龙 简介

简介

:

男,1966年10月生,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洁能源中心副主任,E04研究组长,挪威奥斯陆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2月物理所/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物性研究和柔性电子学器件应用以及晶体硅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工艺研究和产业开发。(http://oxidesemi.iphy.ac.cn/index.html)

主要研究方向

:

1、黑硅形貌的可控制备及黑硅光电性能研究;

2,高效黑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应用;基于黑硅绒面的高效PERC电池及异质结电池研发;

3、氧化物薄膜的外延生长及物性研究,基于氧化物材料点缺陷的量子调控研究;

4、氧化物基柔性电子学器件研制及产业开发;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

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工作,创建了半导体表面/界面工程及器件应用实验室,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在ZnO材料物性研究和器件应用以及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黑硅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完全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研发,获得了重大的技术转移转化成果。获国际国内授权专利35项,其中十九项专利已实现技术转移。作为负责人承担了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经费总额近3000万元。在Advanced Materials、AELM、Small、Nanoscale、Scientific Reports、Acta Materialia、PRB/APL等本专业领域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总引用1500余次(@web of science)。作为Co-organizer组织了第六届国际透明导电材料会议(TCM2016, Greece,2016)(本领域主流学术会议),作为大会主席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氧化锌学术会议。作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二十余次。主要工作包括:

1.

氧化锌的本征缺陷能量学的实验研究获重要进展。

氧化锌本征缺陷的物性是目前ZnO研究的核心基础问题,氧空位、锌空位等本征缺陷的能级及浓度对掺杂效率、电性补偿、器件稳定性等关键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利用传统测量技术对点缺陷进行探测表征具有挑战性,ZnO点缺陷浓度及变化规律至今还没有在实验上被系统研究。本申请者带领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在用MBE法构筑的ZnO同位素异质结中系统研究了O原子和Zn原子在异质结中的自扩散行为,从实验上实现了对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