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静
- 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部
- 正高级工程师

简 历:
学历学位:博士
职 务:太阳电池技术组组长
职 称:研究员
电 话:010-82547041
电子邮件:wangwj@mail.iee.ac.cn
学术方向: 晶体硅太阳电池 薄膜硅太阳电池 异质结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应用
教育背景: 博士
社会职务: 中国太阳能学会 理事 中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理事 中国标准化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委员
详细介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太阳电池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标准化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委员。1991年至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光电显示器件的研究。从1994年至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的内容为分子反应动力学。2006年进入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后一直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曾任光伏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所长,副总经理,公司董事等职,并任国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光电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组建国家级的光伏实验室。从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工作三年,其中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纽约州健康署Wadsworth中心做研究助理;2000年至2002年在美国Ohio州Toledo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做研究助理。在美国期间主要从事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太阳电池产业政策,太阳电池电价政策,太阳电池应用开发。 太阳电池方面的主要研究经历: (1) 在美国TOLEDO大学研究高效三迭层非晶硅锗太阳电池。同时优化PECVD制备该种太阳电池的工艺,提高效率,太阳电池的效率达到12.7%。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Uni-Solar公司的结果。该种电池的衬底为不锈钢衬底,柔性可裁剪,携带方便,质量轻。目前美国Uni-Solar公司已经将其产业化,具有25MW的生产能力。 (2) 在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参与研究钝化发射结单晶硅太阳电池(PESC)以及刻槽埋栅太阳电池(BCSC)的研究工作。PESC电池的最高效率达到 19.79%,而BCSC则达18.6%。该种电池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太阳电池制备技术,包括:倒金字塔技术、全铝背场技术、选择性发射区技术、金属栅线的光刻剥离技术、电镀加厚银电极技术等。 (3)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属于国家“九五”973项目:“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非硅材料衬底上制备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SSP衬底上制备的太阳电池的效率达到8%,同时作了在SiSiC等陶瓷材料上制备多晶硅薄膜的研究。在重掺衬底上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效率超过了15%。该种电池使用常压CVD技术、区熔再结晶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工艺。 (4) 近年开展了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用PECVD法制备出了15%的太阳电池。该项目获得了一项北京市重点自然基金的支持以及一项863探索性项目的支持。 (5) 研究用太阳电池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制备了Fe:NiOx以及MoCo合金等催化膜。并研制了利用太阳电池的制氢设备。 (6) 同时进行了有关光伏政策的研究,包括撰写“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04)(2005)(2006)(2007)”,“中国光伏项目的评述”,“可再生能上网电价的研究”,并研究了中国光伏产品价格的趋势。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的各种项目: (1) “纳米硅/晶体硅/非晶硅锗混合型异质结(HIT)太阳电池的研究”(2006AA05Z405)科技部“十一五”863课题(2006-2008) (2) “光伏MEMS微能源系统设计与研制”(2006AA04Z345),科技部“十一五”863课题(2006-2008) (3) “刻槽埋栅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的研究”(2007AA05Z437),科技部“十一五”863课题(2007-2009) (4) “廉价多晶硅薄膜材料和电池的探索研究”(G2000028208),科技部973子课题(2000-2005) (5) “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 2003CB214501)科技部973子课题(2004-2008) (6) “高效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04D063)北京市科委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 (7) “中小规模太阳能系列并网发电逆变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04-2005) (8)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2003年度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9) WB/GEF/REDP项目:“国内光伏项目对REDP项目的影响评估”“中国光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调查报告”(2004) (10)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及建议”(2005) (11) 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小规模并网示范电站项目”(2003-2005) (12) 意大利环境部援华项目:“西藏太阳能检测示范中心”(2005) (13) 北京市发改委项目:“100kW并网示范系统”(2004-2005) (14) 北京市科委项目:“太阳能游艇项目”(2004) (15) GEF/REDP项目:“用于西部地区的太阳能制氧系统”(2005-2006) (16) GEF/REDP项目:“便携式太阳能方阵测试系统”(2004-2005) 共发表论文近100篇。撰写论著或报告五本: ? “国内光伏项目对REDP项目的影响评估” ? “中国光产业发展报告2004,2005,2006,2007” ? “中国光伏项目评述” ? “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调查报告” ? “中国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及建议” 参与了一系列太阳电池的应用产品的研制,包括: ? 10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 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 科技部15kW并网发电系统 ? 中小规模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 中国最大太阳能游艇的研制 并启动了一条太阳电池中试线的工作。 近年来参与多家太阳电池企业的筹建工作,包括可研报告的撰写,太阳电池生产线的设计,太阳电池生产线的调试,等等。
社会任职: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 中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标准化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晶体硅太阳电池 薄膜硅太阳电池 异质结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 “纳米硅/晶体硅/非晶硅锗混合型异质结(HIT)太阳电池的研究”(2006AA05Z405)科技部“十一五”863课题(2006-2008) (2) “光伏MEMS微能源系统设计与研制”(2006AA04Z345),科技部“十一五”863课题(2006-2008) (3) “刻槽埋栅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的研究”(2007AA05Z437),科技部“十一五”863课题(2007-2009) (4) “廉价多晶硅薄膜材料和电池的探索研究”(G2000028208),科技部973子课题(2000-2005) (5) “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 2003CB214501)科技部973子课题(2004-2008) (6) “高效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04D063)北京市科委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 (7) “中小规模太阳能系列并网发电逆变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04-2005) (8)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2003年度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9) WB/GEF/REDP项目:“国内光伏项目对REDP项目的影响评估”“中国光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调查报告”(2004) (10)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及建议”(2005) (11) 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小规模并网示范电站项目”(2003-2005) (12) 意大利环境部援华项目:“西藏太阳能检测示范中心”(2005) (13) 北京市发改委项目:“100kW并网示范系统”(2004-2005) (14) 北京市科委项目:“太阳能游艇项目”(2004) (15) GEF/REDP项目:“用于西部地区的太阳能制氧系统”(2005-2006) (16) GEF/REDP项目:“便携式太阳能方阵测试系统”(2004-2005) 共发表论文近100篇。参与了一系列太阳电池的应用产品的研制,包括: 10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科技部15kW并网发电系统 中小规模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中国最大太阳能游艇的研制启动了一条太阳电池中试线的工作近年来参与多家太阳电池企业的筹建工作,包括可研报告的撰写,太阳电池生产线的设计,太阳电池生产线的调试,等等。 代表论著: 撰写论著或报告五本:《国内光伏项目对REDP项目的影响评估》《中国光产业发展报告2004,2005,2006,2007》《中国光伏项目评述》《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调查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及建议》 专利申请: 获奖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