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浏览次数

198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于向红
  • 研究员

简历:

1993年5月—中科自动化研究所,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4年7月—1992年12月,在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新产品开发中心工作,期间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各种电视,音响中大、中规模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及制造。
1978年9月—1984年7月,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固体器件专业学士学位
……

学术任职:

1993-1999   中科院自动化所工程师
1999-2005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2007.5-     中科院自动化所正研高级工程师

学术成就:

1. 集成电路分析方法学研究
   我从1993年开始就从事本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人机结合模式的先进自动化分析流程”。
(1) 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建立了“集成电路人工分析工艺流程”,该流程非常适应基于第一代实用化集成电路分析系统ICRES 2.0 的人工集成电路分析作业, 
(2) 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建立了“基于人机结合模式的自动化分析工艺流程”, 
2. 主持集成电路分析工程
  我作为IC工程部经理,主持了0201、0301、0401三款高性能处理器的分析工程。主要包括:
(1) 在主持分析工程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了“基于人机结合模式的自动化分析 工艺流程”,使之成为今后超深亚微米、甚大规模集成电路逆向分析工程的标准流程。
(2) 作为分析技术专家解决了分析工程中遇到的若干重大技术难题,如:高密度双端口SRAM物理的设计,PLL的设计,抗辐噪设计,高抗ESD设计,芯片兼容工艺的确定等。

3. 集成电路设计
(1)单元电路设计(标准单元和定制单元):单元电路符号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电学模型设计
(2)DSP core 物理设计
(3)PLL的物理设计
(4)嵌入式大容量高密度双端口SRAM物理设计
(5)高抗ESD的IO口物理设计
(6)全芯片物理设计
(7)芯片失效分析
(8)工艺CORNER的确定。
4. 提高处理器可靠性与质量品质,使其达到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标准

发表的论文:
江晓东,于向红,“Debug of-Iccard chips assisted by Fib and in situ mechanical micro-probing” Proc.SPIE, Vol..4600,  pp.148-153.,2001

在研课题:

1)  CMOS射频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2)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寄生与建模;
3)  各种工艺下的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