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兰香
- 研究员
- 北京海淀中关村北一条15号,北京市8712信箱

简历:
1984.09-1988.07 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 本科 1997.09-2001.0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 硕士
1988.07-1990.03 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1990.04-1993.10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94.11-1999.10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期间,1997.05-1997.06 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访问2000.04-2005.03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期间,2002.11-2003.06 美国George Mason 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5.04至今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任职: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学学研究》副主编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社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政协委员
研究领域:
创新政策、科技发展战略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 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委托重点调研项目 课题组长 2005.8-2007.2[2]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信息电子与通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 项目属2项课题组长 2003.8-2008.12[3]企业参与政府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与监督管理机制研究 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 课题组长 2009.1-2009.12[4]科技影响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 课题组长 2007.11-2008.11[5]创新能力建设与政策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参与 2007-2009[6]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课题 课题组长 2006.2-2007.6[7]国际科技创新政策跟踪研究 深圳市 课题组长 2007.12-2008.5[8]科研辅助人员状况调查研究 中国科协重点调研项目 总报告执笔人 2006.9-2007.9[9]基于发展驱动力分析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 课题组长 2009.4-2010.4[10]面向我国未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需要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重点项目 报告起草人之一 2008.4-2011.6[11]至2050年若干重要科技领域路线图战略研究 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重点项目 报告起草人之一 2008.3-2010.12[12]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研究 学部重点咨询项目 课题组长 2010.9-2011.12[13]国家工程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国家发改委重大问题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 课题组长 2010.9-2012.2[14]工程研究中心发展规划研究 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 课题组长 2010.3-2011.12[15]科技创新管理关键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委托 课题组长 2011.3-2012.3[16]中外中小企业政策对比研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课题组长 2011.10-2012.6[17]发展中国家女性投身科技创新活动模式比较与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课题组长 2011.9-2014.3[18]知识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结合体制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 课题组长 2011.10-2012.10
社会任职: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 《科学学研究》副主编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社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海淀区政协委员获奖及荣誉: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论著:
[1]赵兰香,林生.人力资本投资与比较优势升级.科学学研究,Vol.22 No.3,2004(03),267-272.[2]赵兰香.国立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有效性分析.科研管理, Vol.25 No.2, 2004(02),135-139. [3]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与制度创新.科研管理,1996(6),13-17.[4]赵兰香.知识,决策与技术创新效率.科学学研究,1999(4),53-56.[5]赵兰香,方新.模块重构: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新思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Vol:26,2005(11),总第290期,64—68.[6]赵兰香,吴灼亮.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科技投资,2006(02).[7]赵兰香,李文东,李昌群.我国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8]ZHAO Lanxiang.The Role of ERCs: Public and Private Aspects. 2nd Workshop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German-Chinese conference from July 11-15, 2006, Bayreuth, Germany[9]ZHAO Lanxiang.Overview of Development on S&T Talents in China,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Research Seminar,Jan.22-23,2006,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