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煜炜
- 副研究员

简历: |
王煜炜,男,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网络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先后负责和参与了国家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科研项目以及多个企业合作项目。依托科研项目,带领研发小组研发了多项具有重要实用意义的系统,同时将核心技术进行标准化推广,并在运营商核心网络上进行部署和试商用。目前担任工信部通信行业标准立项评审专、ITU学术成员计算所接口负责人、ITU SG13计算所接口负责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计算所联络员。负责制订ITU国际标准2项(其中1项已经正式颁布实施),提交ITU标准文稿8篇;制订通信行业标准8项(其中4项已经正式颁布实施);在国内外相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 2016年10月 — 至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08年10月 — 2016年9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6年7月 — 2008年9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2000年7月— 200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生 1996年9月— 2000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 |
研究方向: |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云计算、移动边缘计算 |
社会任职: |
1、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计算所联络员 2、工信部通信行业标准立项评审专家 3、ITU-T SG13计算所接口负责人 4、ITU学术成员计算所接口负责人 |
获奖及荣誉: |
代表论著: |
国际标准: [1] Distributed Service Networking Service Routing-- ITU Y.2085(Editor,已颁布实施) [2]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in mobile network- ITU SG13 Q12(Editor,ITU 5G研究周期首批获准立项标准) 通信行业标准: [1] IPv6技术要求--多接口业务流切换管理 (YD/T 2401-2012) (第一起草人,已颁布实施) [2] IPv6技术要求--基于网络的流切换移动管理(YD/T 2730-2014)(第一起草人,已颁布实施) [3] IPv6路由协议 适用于低功耗有损网络的IPv6多播路由协议(YD/T 2814-2015)(第一起草人,已颁布实施) [4] IPv6技术要求 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组播(YD/T 3049-2016)(第一起草人,已颁布实施) [5] IPv6技术要求 代理移动IPv6区域移动锚点分配技术(2015-0726T-YD)(第一起草人,制订中) [6] NFV管理和编排功能技术要求(已立项,与中国联通等单位联合牵头--2016) [7] NFV服务质量指标技术要求(已立项,与中国联通等单位联合牵头--2016) [8] 基于FDN的业务链OAM技术要求(已立项,与中兴通讯等单位联合牵头--2016) 期刊文章: [1] 王煜炜,刘敏,房秉毅,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垂直切换技术综述,通信学报,2015, 36(z1):224-234. [2] 王煜炜,刘敏,房秉毅,面向网络性能优化的虚拟计算资源调度机制研究,通信学报,2016,37 (8):105-118. [3] 基于双栈移动IPv6的业务流切换方法,张杨杨,刘金刚,王煜炜,杨宝兴,计算机工程, 2012,38 (9):97-99. 会议文章: [1] Yuwei Wang,Min Liu,Bo Gao,Chenchong Qin, Cheng Ma,I/O Congestion-Aware Computing Resource Assignment and Scheduling in Virtualized Cloud Environments,IEEE ISPA 2016.(CCF C类) [2] Yunlong Song, Min Liu, Yuwei Wang, Power-aware Traffic Engineering with Named Data Networking,IEEE MSN 2011. (CCF C类) 专利(共20项,已授权10项): [1] 一种面向SIP应用的业务流管理方法 (授权号:ZL200810225032.6) [2] 一种IP网络中业务流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授权号:ZL200810222165.8) [3] 分布式域管理系统中的群组建立及成员添加方法 (授权号:ZL201110046482.0) [4] 用于通信网络系统的自适应业务流切换方法及相应服务器 (授权号:ZL201110004942.3) [5] 一种基于终端的链路丢包率控制方法及系统(授权号:ZL200810117588.3) [6] 一种基于业务满意度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与系统(授权号:ZL201210211713.3) [7] 基于PMIPv6域内业务流切换的移动管理方法及系统(授权号:ZL201310135154.7) [8] 一种面向业务区分优化的移动管理方法及系统(授权号:ZL201310152729.6) [9] 一种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协同下载任务调度方法及系统(授权号:ZL201310377540.7) [10] 一种基于环境认证的文件安全存储方法与系统 (授权号:ZL201410014426.2) [11] MIPv6-PMIPv6交互场景下的路由优化方法 (受理号:201310751770.5) [12] 一种面向智能终端的内容下载应用激励方法及其系统 (受理号:201410016302.8) [13] 一种基于OpenFlow 的信道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受理号:201410172146.4) [14] 一种低功耗多播路由网络及其多播路由方法 (受理号:201410270042.7) [15] 点对点P2P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及点对点P2P重定向服务器 (受理号:201410193290) [16] 一种PMIPv6支持移动组播的路由优化方法及系统(受理号:201410822187.3) [17] 时延容忍网络的路由方法、设备和系统(受理号:201410675883) [18] 基于内容标识的互联网缓存应答系统及其方法(受理号:201410542248.0) [19] 一种基于共享I/O虚拟化环境的vCPU调度方法(受理号:201510233215.2) [20] 一种用于虚拟机vCPU调度的资源池管理方法(受理号:201510408804.X) 软件著作权登记: [1] 基于SIP的即时通信与手机短信互通软件系统V1.0(登记号:2007SR05308) [2] 基于Linux的业务流资源监测软件系统V1.0(登记号:2008SR27216) [3] Linux版多业务流QoS管理软件V1.0 (登记号:2008SR27216) [4] 基于丢包率的网络状况探测系统V1.0(登记号:2008SR27216) [5] 群组管理软件系统v1.0(登记号:2010R11S066859) [6] 多接口业务流切换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1SR005965) [7] 基于TD-SCDMA网络融合的智能家庭网关管理系统 v1.0(登记号:2011SR083583) [8] Linux版双栈移动管理家乡代理软件系统V1.0(登记号:2011SR083575) [9] Linux版双栈移动管理移动终端软件系统V1.0(登记号:2011SR083824) [10] 基于IPV6的多功能通信及信息服务平台业务客户端软件(登记号:2012SR027580) [11] 基于IPv6的多功能通信及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器软件(登记号:2012SR007074) [12] 面向业务区分优化的移动管理系统V1.0 (登记号:2014R11S036437) |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1]国家CNGI项目:中国电信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应用示范--社会化网络通信,项目负责人; [2]国家CNGI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 [3]中国联通研究院企业合作项目:基于沃云的网络功能虚拟化研发验证--NFV虚拟网络加速测试及开发,项目负责人;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融合技术研究与验证,技术负责人; [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技术负责人 [6]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终端共性技术开放式研究,技术负责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面向云计算的泛在网络接入传输机制和标准研究”,主要参与人 [8]973课题:“物联网网络融合与自治的机理和方法”,主要参与人 |
学科类别: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所属部门: |
网络技术研究中心 |
专家类别: |
副高 |
杰青入选时间: |
百人入选时间: |
其他备注: |
其他备注2: |
其他备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