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郑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663

收藏次数

0

接洽次数

0

  • 郝郑平
  • 研究员
  • 海淀区双清路18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简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主要从事有关工业污染减排控制、催化科学、纳米材料、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的工作。在工业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酸性气体、温室气体等)排放、转化反应机理、污染控制材料、减排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多项污染控制材料与减排技术, 并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在JACS, AFM, EST, ACSC, CC., JPC, APC, JMC, JHM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0多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40多件。 指导培养出博士28名,硕士8名,其中全国优博1名、中国科学院优博2名、院长特别奖1名。

研究方向:

工业污染减排控制、催化科学、纳米材料、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政策研究

招生方向:
专家类别:
研究员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职务:
实验室主任
社会任职: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废气净化委员会主任、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控制技术创新联盟协调人、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环境化学委员会委员、《 J. Hazardous Materials 》、 《Catalysis Communication》、《J. Rare. Earth》、《环境科学》、《环境化学》、《工业催化》、《环境工程》、《中国环保产业》编委。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特征与控制反应过程的研究 863课题-化工行业VOCs和H2S回收治理技术与应用 先导科技专项课题-工业VOCs的减排控制技术与示范 863重大项目课题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与应用示范 973课题 -稀土-多孔催化材料的组装及在有机废气净化中的作用

获奖及荣誉: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007-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宝洁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朱李月华导师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0年获得UniSA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十多年来组织召开多个全国、亚太地区的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为政府、行业与国际组织做不少技术咨询与服务。

代表论著:

H2S-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2015, ACS Catalysis, 5, 1053-1067. Mesoporous KIsilica–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mixed matrix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2015,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3, 8650 – 8658 A new type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polyanilin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a two-step nanocasting method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2014,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39, 16715-16722 Low-temperature removal of toluene and propanal over highly active mesoporous CuCeOx catalysts synthesized via a simple self-precipitation protocol, 2014,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147, 156-166. Investigation of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2O by NH3 over an Fe-mordenite catalyst: Reaction mechanism and O-2 effect, 2012, ACS Catalysis,2, 512-520 Mesoporous Co3O4and Au/Co3O4 catalysts for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trace ethylene, 2010, J. Am. Chem. Soc. 132, 2608 -2613. Investigation of formaldehyde oxidation overCo3O4-CeO2 and Au/Co3O4-CeO2catalysts at room temperature: effective removal and determination of reaction mechanism, 2011, Environ. Sci. Technol., 45(8),3628 -3634 China's increasingly positive and active stance on climate change, 2011, Environ. Sci. Technol. 45, 2525-2526 Storage and decomposition of NOx of well-mixed oxides derived from Co-Mg/Al-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 2006,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0, Dynamic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 organo functionalized SBA-15materials, 2009,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49, 281-288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过程、材料与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