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向中科院北京分院40多家研究单位征集中科院‘概念验证中心’参选项目,以筛选、储备、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符合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定位的创新项目,帮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是我们举办‘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的初衷。”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总工程师、中科智汇工场总经理柳海永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时表示,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联合举办专场路演,挖掘早期项目,优质项目将有机会纳入“CAS 概念验证中心”支持范畴。
本次大赛由中科智汇工场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专场路演项目。五个项目团队成员均为力学所专家。
大赛采取“线下项目路演+腾讯会议线上观众参与”的方式进行,项目包含CO2热泵高温化新技术、微量液体雾化器、节能型大口径管气体流量计、悬浮背包、高纯度L-岩藻糖制备项目等。

路演现场,每个项目有15分钟时间路演、5分钟答辩。台下专家评审团由中科院力学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小米产业基金、创客总部、民生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代表组成。 每个参赛项目分值高低要看项目的创意新颖性、可行性、商业性,还要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核心团队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路演环节,每名科学家讲起自己专业的项目来都娓娓道来,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满满的都是科技干货,与年轻创业者不同,他们大多都是70后、80后,项目团队成员所做的项目都是经过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沉淀与研发,并结合市场需求点才面向社会的。
CO2热泵高温化新技术项目主创潘立生,是中科院力学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以CO2为工质的热力学循环优化、关键设备研发及技术推广工作。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一系列重要科研项目。并已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达16项。
悬浮背包项目郭亮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长期主要从事力学、柔性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团队已在去年底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全面推动产业化技术落地。这一项目主要通过在背包背面加装一套运动背负系统,减轻运动过程中背包给人体带来的冲击力,让背包“变轻”。郭亮坦言,我们擅长产品研发设计,不擅长渠道和市场,参加概念验证大赛,就是希望通过概念验证中心的平台,对接运营、渠道和融资支持,帮助公司产品快速市场化,产业化。
据介绍,继力学所专场后,中科院北京分院40多家科研单位专场将陆续举办,优秀项目将参加10月份的年度总决赛。参与项目可获得概念验证专项资金支持、专属技术经理人跟进并提供科技服务、知识产权与法律顾问支持、享有“中科智汇工场中科院空间”入驻办公权益、产业资源对接与地方市场资源对接、项目包装及整体品牌推广支持、中科学院科技创新管理培训等7项福利。
柳海永说:“没有人天生就是企业家,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蝶变,需要一个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还要迈向市场,经营管理,我们将助力科学家们实现快速跨越,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身份的转变.”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早期项目的挖掘和培育将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源动力。
2019年起,海淀在全市率先依托驻区科研单位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帮助科技成果跨越转化的“死亡谷”。“智汇行动”概念验证计划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分院)和海淀区的支持下,预计三年内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总支持项目不低于25项。将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库,挖掘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并带动科研人员积极创新研发,协同联动各级创新主体,普及概念验证模式,挖掘潜在创意,培育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项目。
“CAS 概念验证中心”希望能够打造成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的“加速器”,营造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发展的生态系统,为科研成果早期开发提供种子基金、专家咨询服务、创业人才培养、举办创业大赛、商业价值评估和科技加速计划等综合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