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概念验证项目
肿瘤治疗DNA纳米机器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DNA纳米机器人项目是聂广军研究员与丁宝全研究员合作开发的一种能够实现凝血酶对肿瘤组织血管的靶向输送和可控释放的装载凝血酶的DNA自组装纳米结构,该纳米结构具有一可控的“锁”结构以特异性响应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受体(核仁素)进而释放出凝血酶,是一种可寻址、安全、高效,具有较高医用价值的肿瘤血管阻断剂。

2021-05-22 06:33
利用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制备石墨烯基柔性生态功能材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针对大量废弃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石墨高附加值利用方法匮缺,环境问题突出的现状,开展废弃石墨制备石墨烯环境治理生态功能材料方法方法研究与中试应用。大部分报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充放电性能,通过对废旧电池再充电的方式可在电池负极上得到锂化石墨,由于锂的嵌入,锂化石墨中的石墨层间距大幅度增加,

2021-05-22 06:31
纳米纤维素基全生物降解薄膜产业化示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该项目使用循环流延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薄膜可全生物降解,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能、光学性能和阻氧性能;完全符合食品/药品包装薄膜的标准。团队已完成包装薄膜的中试生产,下一步计划开发商业化生产设备。

2021-05-22 06:30
VR医疗可视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本项目拟通过VR 技术模拟临床病理的情况、手术流程思维训练和整体手术室环境和虚拟病人,通过建立病例数据库,模拟不同的病例下的手术操作,达到临床术前规划和医学专科培训的效果。本项目能够有效系统地针对血管疾病的介入医学领域进行专科教学,同时通过VR技术实现快速和自主学习的远程医技训练平台,借VR专科教学

2021-05-22 06:28
磁制冷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本项目的提出是基于目前所广泛采用的气体压缩式制冷技术,其制冷工质会造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正在加速淘汰这些传统制冷工质。磁制冷技术由于其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技术。因此本项目的目标是实现磁制冷技术的商业化推广

2021-05-22 06:27
悬浮背包设计与开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背包是生活中出行必备物品,但是背包过重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伤痛:脖子57%、手臂20%、后背53%和肩膀84%,同时还会引发脊柱弯曲、驼背、头痛、关节炎、上背和颈部肌肉拉伤、脖子酸、肩膀疼、臀部大腿关节劳损等问题。长期积累,损伤叠加,危害极大,很多损伤是不可逆的。我们利用物体受迫振动原理开发了悬浮背包,

2021-05-22 06:25
原子磁力计脑磁图产业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脑磁图是认知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也是临床神经科、精神科诊断的重要大型设备。以癫痫为例:我国目前有900万癫痫患者,300万人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灶无法用MRI、CT等常规手段显示,其术前无创诊断完全依赖脑磁图,而传统脑磁图设备依赖超低温探测器,采购成本达2000万元以上,运行成本

2021-05-21 09:10
快速超高分辨双光子显微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眼见为实”,成像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表征手段之一,成像设备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领域。光学成像能够在生理条件下观察生命过程,是生命科学研究与医疗诊断中不可替代的成像表征方法。光学显微成像是光学成像的主要技术。新型成像技术的产生与市场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特别是能够超越远场显微镜极限的新型超高分

2021-05-21 09:10
3D打印金属复合材料粉体的制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是制造业领域革命性前沿技术,当前合金的3D打印发展较成熟,而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仍然停滞。其主因是高质量金属复合粉体制备难,其难点在于现有粉体制备技术难以兼顾高球形度和均匀复合化。瞄准领域公认的此难点,项目组开发了粉体包覆改性技术,突破了制备高质量3D打印复合材料粉

2021-05-21 09:09
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是基于声表面波传感器与气相色谱分离联用的有机气体分析仪,具有灵敏度高、色谱柱升温速度快(每秒约20 ℃)、体积小等特点,可实现痕量气体的广谱(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快速(5分钟内)、高灵敏度(ppb~ppt级)现场分析,在环境监测(苯、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快速

2021-05-21 09:08

关于平台

指导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发起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运营单位:中科智汇工场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458889

地址: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N1栋

微信公众号